第二届全国德语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落幕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3-08-05浏览次数:281

“首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于2009年在必威betway官网入口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成功举办,为我国德语专业科研和教学界提供了一个学术探讨、思想碰撞、经验交流的平台,得到了全国众多高校德语专业院长/系主任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日前,“第二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在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圆满落幕,本次论坛由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袂举办,来自全国40余所院校的院长、必威·BETWAY主任、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就“全球化时代的德语语言文学在中国”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而又深入的研讨。

本次论坛由青岛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必威·BETWAY主任、教育部高职高专非语言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德章教授主持,青岛大学校长助理周晓莉女士致欢迎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张宏副社长为本次论坛致辞。国际日耳曼学会主席、同济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朱建华教授为本届论坛做首场主题学术报告,主题是“德语语言文学在国际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首先就本土日耳曼学及国际日耳曼学进行学科定位,介绍了本土日耳曼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在当代显示出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的新特点,指出本土日耳曼学“专业范围不断扩展、理论向应用扩展、内部向外部扩展及普遍到个别扩展”的发展趋势。同时,他还指出国际日耳曼学相对本土日耳曼学呈现出“跨语言性”、“跨文化性”、“跨专业性”的三个显著特征。朱建华教授还就德语及德语语言文学在欧洲国家、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予以总体概述,在国际视野中探讨德语语言文学有助于我国德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和改革。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魏育青教授有关“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协调发展”的专题报告从专业规模、师资力量、德文藏书、学生就业等指标指出高校德语专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并以四级考试为例说明当前高校德语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上所存在的问题。魏教授提出专业发展的“准星模式”,即各高校德语专业培养目标的“瞄准部位可不尽叠合”,形成“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可行格局,不断追求“担当、广博、专精、创新”的理想状态。随后,青岛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刘德章教授从语言学的角度就“语言能力是外语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这一题目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语言能力”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词汇、语义和语法能力”之外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言逻辑能力”、“策略能力”、“母语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继而提出德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下午,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和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助理兼德国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媛副教授题为“国际化创新型德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主题学术报告让与会者大开眼界。李老师以“柏林教学论模式”为理论依据、以“浙江大学德语专业”为例,根据我国高校德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文化和人类心理学条件提出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浙江大学率先建立了“以国际化为特色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她详细介绍了浙大国际化创新型德语人才培养的内容,优化课程模块设置的具体做法。浙大将德语专业人才培养和汉语国际教育相结合更是体现了其勇于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本届论坛大会学术报告部分由同济大学必威·BETWAY副主任黄克琴教授主持。

必威betway官网入口博士生导师谢建文教授、武汉大学朱范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姜爱红教授、上海电机学院虞龙发教授主持了下午的分组讨论。与会代表们就四场学术报告及德语专业教学、科研、师资、合作办学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和探讨。大家互通有无,老牌德语专业为新建德语专业传经送宝,充分体现了我国高校德语界良好的协作精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多语种事业部毛小红编辑详细介绍了外教社德语新书及“十二五”期间的重要规划项目。

最后,论坛在刘德章教授的主持下顺利闭幕。与会代表们对本届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相约第三届论坛再见。